馬航MH370 班機,倘若持續飛行了7個小時,機上的乘客在那7小時之中心情如何?機艙內的狀態如何?這是個想像起來都令人驚悚的情景。假若把台灣的政治以及媒體現狀比喻成一班班機,其機艙內的失控狀態,或許類似想像中的MH370? 以下是大半年前寫的一篇文章,若有雷同,純屬巧合 :-)
寫給馬英九總統和電視名嘴的一封信(2013年年中)
馬英九總統第二任以來,總統府與媒體界之間的惡質互動,把台灣帶向了一個情緒黑洞;眼下的食用油品安全話題,使得社會氣氛達到了臨界點,再往下走一步,黑洞的門檻就會被跨過。進入黑洞之後,所有人的面容、所有事的是非都只剩下扭曲,再也沒有原貌可言。台灣將變成一艘失去動力的飛船,任由周邊宇宙的各種力量拉扯,飛船中的乘客再做的任何掙扎扭動,也都無法再控制方向。
飛船失控,第一責任當然在船長。馬英九這位台灣號飛船船長,從來不把飛船的目的地與乘客溝通,駕駛艙內僅容2、3親信,大副、二副僅能隔著玻璃艙門揣摩船長意圖辦事,導致全體機組人員只能得到模擬兩可的指令,只能戰戰兢兢的在自由心證下操作儀表。然而,這正是船長的用意,出了狀況,他可以讓底下的機組人員代罪。這架台灣號飛船,儀表之間的訊號已經紊亂,許多螺絲已經在震盪下鬆動,嘎吱作響,乘客意識到,可能要出大事了。
媒體及名嘴們,義無反顧的成為了兩千多萬乘客的意見領袖,逐漸地,他們的焦慮和情緒成為了乘客的群體焦慮和情緒。乘客中的先知先覺者,人數比例並不大,但他們通過組織力量,有效的和媒體意見領袖互動成型,飛船的龐大艙身內,一眼望去,隱約可看到萬頭躁動,耳語不斷。
隔著玻璃,駕駛艙內的馬英九船長,天性對此無感,或有人說他出身自職業駕駛學校,生來就輕蔑乘客。但是追究其原因這件事,此時已經不重要了,飛船機身上的小螺絲開始脫落,落地的清脆聲人人可聞。馬船長開始懲處機組人員,要求他們現身向乘客道歉或引咎辭職,同時他開始通過機艙擴音器與乘客辯論,大副二副們以及機組,辛苦的從他的辯論言詞中萃取他的意圖,手忙腳亂的調整手頭儀表,但也有聰明的機組人員明白此時「一動不如一靜」的道理,乾脆進入老僧入定狀態,龜息以待變。
此時,媒體界及名嘴們,跨出了他們不應該跨出的一步,那就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在憎惡船長的無感和輕蔑無效之後,他們開始遷怒於飛船的機組人員,那群被統稱為「政府」的機組人員。看到老僧入定的機組,他們痛罵「和船長一樣無感」,看到戰戰兢兢而出錯的機組,他們痛罵「無能有如船長」。「拆機組」之聲此起彼落,機組更加慌亂出錯,飛船的動力系統就要失靈,機艙內的服務也將停擺,因為不久前一位服務人員忙亂之中不慎茶水潑到乘客因而被怒罵痛毆。
眼下的食用油品安全議題,正是如此事態的代表。媒體名嘴們將一切犯錯的機組人員,開始給他們戴上大帽,掛著標籤,實行文革式的「電子遊街」,而身為事主的馬船長,依然在無感的琢磨形勢,隔著玻璃艙門,通過唇語解讀,可以看到他在說:你看看,非理性的鬥爭,這樣的乘客可信嗎?下一次應該讓哪位機組人員做犧牲打?
一艘飛船是如何失去動力、駛進黑洞的?就是這樣發生的。